但若非要排序,高考则学校排第一位 他认为 学生成才不仅限于知识的志愿传授 更是一种文化的熏陶、素质的妨听养成 在好学校里 有更多机会接触到著名专家、学者 “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听过养成, 对他的建议一生来说才是最关键的” 四年时间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 不足以支撑未来一生的发展 毕业后 同样需要不断补充知识 因此,在大学里 培养好学习能力至关重要 陈杰:高考志愿填报 要将个人兴趣与国家需求相结合 陈杰院士认为 高考报志愿 第一,高考要凭自己的志愿兴趣 很多科学研究是兴趣驱动的 同时,也要结合社会发展、妨听国家需求 第二,听过许多大学按大类招生 可以为大家提供更多机会 选择自己喜欢的建议专业 梅宏:适合自己 才是大学选专业的出发点 北京理工大学原副校长梅宏认为 任何一个行业都有它存在的必要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最重要的高考是选择自己喜欢、适合的志愿专业 你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 能适合这个行业 大学本科阶段 不应该急于过早确定专业 学好基础更为重要 到大学后期或研究生阶段 再确定自己要从事的妨听专业也来得及 报考哪些专业能为祖国航天事业作贡献?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中国航天事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许多同学都渴望 为中国航天贡献自己的力量 需要报考什么专业呢?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工程 总设计师张荣桥说 如今航天事业涉及面非常广 从数理化到机械、材料、听过通信 甚至法律和媒体宣传等 都与航天有关 最关键的建议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 这些志愿填报误区要警惕! 误区一:只看分数报志愿 重要依据是排名☑️ 考生不能只看分数报志愿,而要参考个人所在地区的排名,分析大学和专业的具体情况,科学填报。 误区二:紧盯热门专业 应以兴趣和能力为基点☑️ 所谓的“热门专业”并没有标准,而是具有相对性和时代特征。考生不妨多关注拟报考学校的综合实力和专业特色,最直观的是观察专业的“标签”,比如国家一流本科专业点、国家特色专业等。 误区三:进大学再转专业 慎重选择 合理规划☑️ 目前,国内部分高校已经开始尝试逐渐放宽本科生的专业限制。对大部分考生来说,转专业是可行的,但却需要花费一定精力和时间成本。 误区四:不服从专业调剂 要尽量避免“滑档”☑️ 所谓“滑档”,是指考生一心想读好大学,过高地估计或忽视了自己的分数所能报考的大学层次,结果导致所报考的院校和专业分数都不够,出现档案没有投递到所报考的所有志愿的情况。 误区五:死磕征集志愿“捡漏” 重视普通批次志愿的填报☑️ 不认真填报普通批次志愿,可能就会失去一次重要的选择机会,毕竟这次机会的选择余地远远大于征集志愿。 愿所有考生都能收到 理想中的录取通知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