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歧严重!但斌近乎空仓,量化全力出击,A股见底了吗?
炒股就看,分歧权威,严重专业,但斌及时,近乎见底全面,空仓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量化 原标题:分歧严重!全力但斌近乎空仓,出击量化全力出击,分歧A股见底了吗?严重 来源:证券之星 面对开年来的股票市场,为规避风险,但斌有许多私募基金选择降低仓位。近乎见底而在上周五有媒体曝出私募大佬但斌疑似空仓的空仓消息,一时之间引起了市场的量化大讨论。 与此同时,全力一直被当做大跌“背锅侠”的量化基金却一直选择满仓运行。 但斌近乎空仓 今年以来,股票市场大幅震荡,私募基金浮亏严重,在投资端和客户端双重压力下,部分私募选择降低仓位应对。 上周五,证券时报.券商中国刊发《私募大佬但斌疑似空仓,上百只产品净值几乎零波动!多家大型私募发声看多》一文,文章提到,私募大佬但斌旗下上百只产品疑似空仓或轻仓运行。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自3月以来,但斌旗下产品均已更新了3次净值,但几乎所有产品的净值波动都趋近于0。而其他更新净值的私募产品,受3月市场大跌影响,均出现大幅回撤。 深圳东方港湾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但斌25日上午通过其个人微博回应“疑似空仓”报道,称报道写得比较客观。其实每次重大决定都不容易,都要付出相当的“心智”,也要承担相应的后果与结局,“从2021年2月始至2022年2月,整整一年我们的A股与港股投资做的非常不好”。 此外据一财报道,但斌回应称,目前仓位的确比较低,大概在10%左右。 与此同时,私募降低仓位不仅仅是东方港湾一家。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3月11日,股票私募仓位指数为74.83%,环比下降了0.97,并且创出年内新低。 其中仓位超过8成的股票私募占比为54.86%,另有19.73%的股票私募仓位低于5成。 量化全力出击 而与一些主动降低仓位的私募不同,量化策略多数满仓运行。 对此有分析人士指出,量化多头策略一般都是满仓运行,这也是国内主流量化策略,这类策略是追求超越基准指数的,而且已经在期货市场对冲了,因而永远都满仓。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量化私募基金近些年发展得到了市场的高度认可,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量化私募实现超额收益;二是量化私募管理规模大幅提升。未来量化私募发展空间还很大,对提供市场流动性进程等将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而根据私募排排网最新统计发现,截至目前,国内量化私募基金近5年产品发行总量达到了27317只。其中,30家百亿元级量化私募旗下产品合计有7647只,占比达到了27.99%。 不过,每每市场有大跌的时候,量化基金总是会被当做大跌的元凶,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就要聊到量化基金的高频交易了。 高频交易是一种高速度,高频次的交易方式,通过预设的计算机算法实现,具有低隔夜持仓,高报撤单频率,高换手率等特点。操作上体现出以下几种显著特征: 一是使用高速和复杂的计算机程序来生成、传递、执行命令;二是直连交易所的数据通道; 三是设立和清算头寸的时限很短;四是大量发送和取消委托订单;五是收盘时不留头寸。 而过度的高频交易危害是比较大的,首先,高频交易行为,将会扰乱市场正常的交易秩序,损害其他投资者的利益,也有违市场的公平原则。中小投资者受制于资金、交易通道等多方面的限制,根本不可能实施高频交易。 其次,高频量化交易的本质是超短线投机,不仅与监管部门倡导的价值投资、理性投资、长期投资的理念不符,而且容易引发市场波动,放大市场的投资风险。 机构这样看后市 最后不管是但斌近乎空仓,还是量化满仓,都要回到A股市场上,那么A股后市到底如何? 表示A股已从情绪驱动回归基本面驱动的常态,并将进入政策的关键发力期;近两周来疫情对经济影响较大,稳增长政策发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迅速提升,多项政策组合将逐步推出,并形成合力;二季度经济将逐步修复,A股也将逐步企稳,并进入中期上行通道。 首先,本轮国内疫情影响预计主要集中在3~4月份,对经济的实际影响较大,或拖累一季度GDP同比增速0.5到1个百分点。 其次,稳增长政策发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迅速提升,预计将二次发力,选项包括:地产政策加大托底力度、货币政策总量工具再发力、财政减税降费并加快支出项目落地、基建投资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地方政府针对微观主体纾困方案落地等。最后,外部风险冲击的高峰已过,俄乌冲突日趋明朗,港股和中概股的监管影响不改其中期修复趋势。 则表示“政策底”+“市场底”已经出现。大概率情形,市场将进入一段指数震荡整固、投资者情绪逐渐修复的窗口。 但是二季度仍需关注以下潜在的超预期和风险点:超预期的可能性更多来自国内的政策放松:1)“稳增长”仍是“硬要求”,后续货币、信用均有放松的空间和动力。2)房企风险有望陆续“拆雷”,也需要更有利的流动性和政策支撑。3)决策层维稳资本市场的决心明确。风险点和不确定性则更多来自海外:1)美联储加息缩表预期仍将抑制风险偏好。2)流动性收紧的同时,美股盈利也面临下修。若美股再度大幅波动,或对A股形成拖累。3)中概股的监管冲击也未明朗,或有进一步扰动。4)俄乌冲突仍在继续,近期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再度反弹,全球滞胀担忧很难快速消退。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八部门:支持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内企业债券融资
- 城投债延续分化 2022年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较低
- 信银理财2021年实现净利润18.06亿元
- 新东方涨近5%,ADS比率变为1股ADS代表10股普通股
- 中国人民银行在香港成功发行250亿元人民币央行票据
- 鹰眼财报|云南白药炒股亏近20亿背后:公司治理顽疾?仍重仓小米或埋雷
- 华为郭平:鸿蒙还没有海外发展计划
- 法国燃料价格再次上涨 接近历史高位
- 碧桂园莫斌流露一丝无奈:市场调整我们预判到了,但剧烈程度超出了预期
- 华为是否会裁员?郭平:今年计划招聘1万多名应届生
- 各大券商成立守“沪”者联盟:火速启动应急预案,员工受命连夜返回
- 用行动传递理念,碧桂园社区积极响应地球一小时
- 多家银行宣布:下线这项业务!
- 解码八闽“倒春寒”背后的建行战“疫”力
- 新能源车险能否盈利?如何提振股价?中国人保高管作出回应
- 上市在望!阿里将收获印尼最大独角兽IPO 海外投资沿袭这两大路径
- 涪陵榨菜:涪陵生产基地受疫情影响临时停产,对业绩影响有限
- 苹果盘前跌近2% 分析师爆料拟Q2削减iPhone SE产量
- 本周16家公司IPO上会,微创系将迎来第4家上市公司
- 何小鹏:小鹏G9在三季度如期上市发售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