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口防疫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物业公司想改行“猎头”?
原标题:借口防疫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猎头物业公司想改行“猎头”?借口
关于个人信息保护,近年来各种法律法规出台,防疫违法收集个人信息、过度个人公司肆意利用个人信息甚至出卖个人信息牟利的收集情况较前些年已经有了较大改善。但在疫情防控的信息想改行形势下,一些人和单位以此为借口,物业又在突破个人信息收集的猎头法律边界。
比如,借口近日,防疫某地的过度个人公司一个办公楼物业管理公司向入住的企业单位下发了《企业职工备案信息表》,其中的收集内容事无巨细,包括所属公司名称、信息想改行公司住址(具体到楼层和房号)、物业员工的猎头身份证号码和联系电话,还包括员工的家庭住址以及学历等。
如果说前面几项信息收集是出于疫情防控需要的话,后面两项、尤其是个人学历信息也是疫情防控所需吗?难道发生感染与学历高低存在因果关系?很显然,这就是利用疫情防控这个借口过度收集个人信息。
这个信息的收集是通过物业公司来完成的,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是否存在瑕疵?物业公司这么收集个人信息难道是想通过掌握人才资源转行做“猎头”吗?这让人匪夷所思。
在疫情防控反复的大背景下,一些地方和单位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的现象又有所抬头,并且有借机“搭车”的现象。比如,前几天笔者去一个采集点做核酸,不但被要求关注检测机构的微信公众号,还要允许该机构采用个人头像等基本信息,再加上个人支付等信息,对笔者来说几乎等于“裸奔”。
当时笔者排了较长时间的队,虽然对这些无理要求十分反感,但也不愿意做过多的计较。现在,很多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的情况,就是利用了人们的这种“无奈”:不提供个人信息,那你排队白排;不提供员工的所谓“完全信息”,就无法进入办公楼,就无法正常复工。“温水煮青蛙”,有时候“水不急”,“青蛙”是急的。
个人信息是公民基本权利的一部分,这一点要充分尊重。
《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四条规定: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
去年11月施行的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六条第二款规定:收集个人信息,应当限于实现处理目的的最小范围,不得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现在一些地方或者单位利用疫情防控过度收集个人信息是出于“最小范围”这个出发点吗? 收集学历信息真的是疫情防控所需要的吗?这其实是对法律法规的漠视。
另外要高度重视过分收集个人信息带来的隐患。
个人信息从收集到处理是一个严格的过程。个人信息保护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个人信息处理。该法第六条第一款规定:处理个人信息应当具有明确、合理的目的,并应当与处理目的直接相关,采取对个人权益影响最小的方式。
一个物业公司如此细致地采集个人信息,在信息处理的过程中是否有一个闭环安全的链条,是否会对公众权益造成侵害,这都是需要充分考虑的。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只有在具有特定的目的和充分的必要性,并采取严格保护措施的情形下,个人信息处理者方可处理敏感个人信息。”
现在,贩卖个人信息的刑事案件屡见不鲜,造成的社会危害也比较严重,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陆续出台就充分体现了社会关注。因此,我们必须警惕和防止以疫情防控为借口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的行为。
(作者系第一财经评论员)
-
隔夜要闻:美股收跌 美投资者热买中国看涨期权 马斯克裁推特销售员工 起底世界杯金主卡塔尔能源 迪士尼换帅央行9月释放“酸辣粉”9.69亿元形势严峻!美国纽约市进入紧急状态!福奇警告:或将出现更危险病毒变种!瑞信逆市暴涨,啥情况?违规操作客户证券账户,中信证券分支机构5名员工收监管警示函计提减值准备超10亿元!上半年净利大降7成 东方证券目标价遭同行“三连降”高盛:维持渣打集团买入评级 目标价由83港元升至87港元奥园美谷股票索赔:涉嫌信披违规被警示 受损股民或可索赔两大板块领跌,港股失守18000点,办公龙头大跌超12%!政策利好频出,家电消费市场回暖泓德基金王克玉:着眼长期,布局优质标的一觉醒来,这国宣布调查结果!美股二连跌、原油四连涨!IMF警告,明年再降!31万亿美债,何去何从?
- ·科技部陈宏生:科技创新已成为影响变革的最大变量
- ·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关于企业投入基础研究税收优惠政策的公告
- ·姆巴佩收入已超梅西和C罗,与哈兰德大战“新任球王”
- ·国庆假期后油价或再次下调
- ·德信中国:对旗下本金为3.483亿美元的优先票据交换要约
- ·法再次动用战略储备缓解油荒 坚称只是物流紧张
- ·公安部:三季度汽车月均注册登记209.8万辆,明显高于上半年
- ·中信证券:9月全球制造业PMI指数跌破荣枯线 欧洲经济整体延续下行趋势
- ·比亚迪回应称:近期关于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的传言均为不实信息
- ·友邦保险又现大手笔回购,月内已回购4次:上半年亏5.7亿美元,新业务价值下降13%
- ·谎称“特效药”,专“骗”老年人!
- ·城银清算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崔瑜被“双开”
- ·中国电建:1月至10月新签合同金额为8761.4亿元,同比增长55.49%
- ·乌克兰国家核电公司:扎波罗热核电站将继续在乌能源系统运行
- ·国内第三大动力电池生产商今日港股上市
- ·楼市喜获政策“大礼包” 板块集体躁动 地产股是不是又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