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热点 >>正文
95后硕博士流向哪儿?这些二线城市“抢人”风头强劲
热点43人已围观
简介“95后更向往发达城市,一二线城市人才集聚、三四线人才流出。分地区看,95后人才向东部集聚更明显。”11月22日,智联招聘与泽平宏观联合发布的《中国城市95后人才吸引力排名:2022》给出上述结论。报 ...
“95后更向往发达城市,抢人一二线城市人才集聚、后硕三四线人才流出。博士分地区看,儿线95后人才向东部集聚更明显。城市”
11月22日,强劲智联招聘与泽平宏观联合发布的抢人《中国城市95后人才吸引力排名:2022》给出上述结论。报告主要聚焦95后人才,后硕探索95后求职者的博士流动趋势。
报告指出,儿线95后年轻人才生长于经济高速增长时代,城市生活富足,强劲更倾向工作发展和享受生活的抢人平衡,选择就业城市不仅关注薪资,后硕还关注创新环境和文娱产业发展情况。博士
从95后人才吸引力指数看,北京、深圳、上海位居前三。作为政治、创新、文化中心的北京近两年排名均位居榜首;深圳拥有低于北京和上海的落户门槛,随着人口承载能力受限,年轻人才在深圳收紧落户门槛窗口期也将积极抢占人才高地。
在高学历人才方面,95后硕士及以上人才流入前十是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南京、杭州、广州、西安、武汉、天津合计占比50.5%。北上深作为一线城市对高学历人才集聚效应明显,合计占比24.6%。
成都、南京、杭州等强二线城市对高学历人才的集聚效应超过一线城市广州。
成都集聚省内50%以上的本科院校,有两所985和五所211学校,大学生数量在西南地区靠前,拥有先天人才优势,南京的高技术产业发展迅速且“宁聚计划”实施、落户政策宽松,吸引人才,杭州近年加入“抢人”大战,浙大系企业的“抢人”风头强劲。
报告还发现,95后在一线城市之间、城市群内流动为主流。
北京和上海互为人才外流目标城市第一位。北京流向上海、上海流向北京的95后人才比值为1.19,这表明95后人才从北京净流向上海。相对北京来说,上海落户政策更宽松、流程更简化,更能吸引年轻优秀人才来沪就业。
深圳和广州互为来源城市第一位。深圳流向广州与广州流向深圳的95后人才比值为0.77,这表明95后人才从广州净流入深圳。
一方面,广州、深圳地理位置较近,文化相近,人才流动方便;另一方面,深圳经济发展潜力和创新动力高于广州,2022年上半年深圳GDP达1.5万亿,同比增长3%,同期广州GDP和同比增长率均低于深圳,分别为1.3万亿和1%,且深圳每百万人专利授权数量为12616个,远高于广州的8316个。
二线城市杭州、南京、苏州、成都、武汉、佛山跻身前十强。其中苏州排名相较去年上升了一名,佛山上升五名,取代郑州跻身前十。
在收入方面,各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前十的上海、北京、苏州、杭州、广州、宁波、南京、绍兴、深圳、无锡,除一线城市外均位于长三角地区,江浙一带城市居民富足程度高,尤其是苏州、杭州超过一线城市广州、深圳位列收入三、四名。
从工资看,95后为职场新人,工资水平低,流动人才中月收入6000元以下占69.3%。月收入在8000元及以上占比分别为13.6%、29.6%。
从行业看,95后更多分布在新兴行业,对互联网、电子、通信等新兴行业更加青睐。今年95后人才从事TMT行业的比例较去年相比明显提高,而从事地产业的比例有所降低。
其流动人才在IT行业占比为24%,在地产、制造业合计占比25.1%。95后流动人才最多的前三行业是IT/通信/电子/互联网、房地产/建筑业、生产/加工/制造,分别占比24%、14%、11.1%,合计占比49.1%。
报告认为,95后人才多数是职场新人,年轻且有活力,其流动对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由此得到的启示是,一要充分尊重人口和产业向优势区域集聚和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立足各地比较优势顺势而为;二是进一步深化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消除人口自由迁徙的枷锁;三是优化城市群内部空间结构,推动完善产业结构和公共服务、交通设施等布局,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Tags:
相关文章
全球绿色人才占比达13.3% 供应不及需求增长
热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杨清清 北京报道“未来中国的绿色职位,尤其是对绿色技能要求并不苛刻的潜在绿色化职位,其数量将快速增加。”近日,在接受包括21世纪经济报道在内的媒体采访时,领英中国人才解决方案事业部 ...
【热点】
阅读更多国家卫健委:调查显示超三成婴幼儿家庭存在强烈入托需求
热点据中国网,国务院新闻办公室9月1日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负责人杜希学介绍,近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切实履行牵头部门的职责,在有关部门和各地的共同努力、积极推动下,托育服务工作 ...
【热点】
阅读更多澳海军首次获准在英潜艇上训练 为接收核潜艇做准备
热点参考消息网9月1日报道 据路透社伦敦8月31日报道,澳大利亚海军军官首次获准在英国潜艇内接受培训,为未来接收核动力潜艇做准备。英国国防大臣华莱士在接待到访澳大利亚国防部长马尔斯时宣布了这一培训计划。他 ...
【热点】
阅读更多